用户画像这个东西,基本上设计师都会学,作品集里也大多会放。但是真正在真实项目和工作中,我就很少见到认真对待用户画像这个东西的。诚然,很多人其实不会做用户画像,强行编内容,又没有调研数据支撑,搞出的用户画像必然没用,鸡肋很正常。
必须要做访谈,挺难的对吧?但是!我这个“强迫症”设计师会这么被难倒吗?我还就真的按照标准方法去做过用户画像,不止一次。今天就分享一下我对用户画像的探索。
P.S. 这里讲的不是大数据的那种贴标签用户画像,而是做设计用的人物角色(Persona)。
根据访谈做用户画像
不管是 About Face 的作者艾伦·库珀还是大名鼎鼎的尼尔森,很多说法都是做用户画像要从访谈开始收集信息。
我之前合作的一家公司,就真的从访谈开始做,像用户邮件列表群发邮件(海外用户),谁愿意回复,就联系访谈。虽然回复率很低,但好歹也约到几个。
但在访谈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就是每个用户的使用场景、需求、付费理由等情况都相差很远。像是,有的人用了一下嫌太贵就不用了、有的人很在意一些细节、有的只因为一个功能就长期付费使用……毕竟随机挑选的用户嘛,没办法,用户的情况也是够随机的。
但是访谈了好几个用户,都找不到什么共性,就开始迷茫了。因为这几个用户每个人都相差挺大,很难整合成几个用户画像,又不可能每个人算一个用户画像,那也太随便了。也许访谈到十几二十个用户时,能够开始找到一些共性,知道人群可以如何划分,哪类才是最主要的。
但问题是,这样的试错成本挺大的,万一访谈到十几二十个还是没看到规律呢?万一联系到的人都是忠诚粉丝,不具代表性呢?
最后发现,根据访谈来做用户画像确实可以,但是需要访谈很多人才行,成本挺高。除非用户人群比较单一,这样才可能访谈几个用户就找到方向。
在国内的这个工作环境,访谈几个用户都挺麻烦的,更不要说访谈十几二十人了。所以,我发现这条路很难走通。
根据访谈+问卷做用户画像
按照很多人的说法,光靠访谈做用户画像还是不准,后面要再加上问卷才好,这样可不就把定性和定量集齐了吗?于是,上次用户访谈无果之后(还是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只是做不成画像而已),我找机会做了问卷。
这一下子,就给我整明白了。用户有哪些职业、主要用哪些功能、哪类用户付费意愿最高、哪类用户最不愿意付费、分别占比多少……这些信息全都有了之后,我脑子里很快就生成了几类用户人群,其中付费主力军是谁,下载主力军是谁都懂了。这下再根据这几类人群,去看之前的访谈信息,肯定就能得出用户画像了吧……
没错,确实有希望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当时访谈的时候,脑子里面没有这几类人群的概念,导致当时在访谈的时候没有问到点子上。现在用户画像确实能做,只是稍微有点遗憾,怎么没有早点做问卷,这样我访谈的时候就清楚该问什么问题了。
根据问卷做用户画像
吸取上次教训,我觉得以后还是得要先做问卷调研才好。
我不清楚为啥国外大佬都说要先访谈,可能是他们原本就对自己的用户人群比较了解吧。但是国内很多公司对自己的用户完全不了解,盲目直接做访谈,很容易找不着北。
于是下一个项目时,我极力向领导推荐先做问卷。而且先做问卷还可以省钱,因为问卷招募的成本通常比访谈招募的成本更低(如果只是几百人),关键是我可以直接在问卷里邀请填写者参与访谈,这样又省了不少访谈邀约成本~
完成问卷之后,又和上次一样,知道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例如:
- 用户职业
- 用过哪些竞品
- 对竞品的评价
- 对功能的要求
- ……
有了这些信息,我直接就得出了几张用户画像,里面的所有信息都来自于问卷。
但是能从问卷里获得的信息都是客观信息,但是用户为什么使用、平时遇到什么问题、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主观信息几乎没有。这样导致,虽然我能做出很客观严谨的用户画像,但是人物看上去很扁平苍白,不像是活生生的人。
于是我根据经验,把主观信息编出来,还是完成了那一阶段的用户画像。
根据问卷+访谈做用户画像
由于我锲而不舍的“折腾”精神,做完上次的问卷后,我果然还是完成了一轮用户访谈。
访谈的人数不多,但是我邀请的人都是从问卷里仔细挑选出来的,所以对他们的情况我一早有了个大概,知道该问些什么问题。访谈完后,我总算是对主流用户的情况和想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可以把用户画像里主观的部分补充上了。
我个人对先问卷再访谈的用户画像方法,还是比较满意的,没啥特别大的遗憾了。只是,一次用户访谈可能不够深入,以后还是留有余地慢慢补充。
这次用户画像有用了吗?
我做完汇报之后,才终于知道用户画像的鸡肋点在哪。是这样的,不管是问卷还是访谈,完成后我都会做一个汇报,给大家讲一下大致经过和得出的结论。等把前面的问卷和访谈讲完后,再拿出历尽千辛万苦搞出来的用户画像……我发现已经没啥可说的了。
因为用户画像就是对前面问卷和访谈结论的浓缩总结,前面讲得那么详细了,用户画像反而像是简化版的信息,已经可有可无了。
我对用户画像的理解
用户画像的价值,在于把对用户的了解,通过一两页纸展示出来。如果对方没有时间把用户调研报告看一遍,那么用户画像就是一个高效沟通手段。但是,对方如果有时间把用户画像研究一遍,那么这个用户画像确实就没啥特别的用处了……信息量和客观程度远不如用户调研报告。
也就是说,用户画像的主要意义有 3 点:
- 敦促你通过调研等方式了解用户
- 将信息凝练成角色后,提高沟通效率
- 略去调研中设计商业敏感信息
很多人感觉用户画像没啥意义,有3 种可能:
- 没做调研自己编的
- 除了自己之外没人看你的用户画像
- 别人都看过你的调研了,不需要看用户画像了
所以说,从头到尾最重要的是用户画像吗?重要的是用户调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