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UX作品集中的推理部分该怎么写

我本来还想说慢慢写这篇内容,但是最近看了大家的作品集,不得不赶紧给大家写点东西避一下坑了。作品集真的要放这些文字吗?有人说那你这不是搞的跟写论文一样,谁会去看呀!还真的别说,咱们就有同学最近靠着一套版式美观+分析全面的作品集拿到了互联网前三大厂的offer。

其实吧,作品集你到你放什么、怎么放,归根究底只要能展示出你独特的能力,我觉得都可以,比如你版式设计好,你可以只做视觉包装,分析推导不用谢。如果你设计方法和思维比较强,那么你可以侧重这方面的内容呈现,如果你两者都很棒,那就都结合一下。所以作品集是没有定式的。

UI/UX作品集中的推理部分该怎么写

现在很多公司面试UI都会面试交互能力,问你设计方案的推导、怎么量化、怎么分析、怎么做深度的设计思考等等,所以呢大部分设计师在本身视觉能力没那么强的情况下,无奈在作品包装中加入了推导分析的文字部分,结果,问题又来了,这些分析过程和推导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设计师没有真的运用过这些方法、数据,靠的是参考市面上的作品集从而包装出来,也就经不起面试官的深问。最后作品集也成为了四不像的结果。

那么如果我们的设计基本功没那么强,但又想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该怎么做呢?我在这里并不是教大家怎么去编和套设计流程的框架和理论,而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如果要放你的思维过程,应该怎么正确的去放,如果真的没做过,我建议不要去硬套,很容易漏洞百出。

设计师的定位和价值

一个项目的推导过程首先要明确,你在项目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你在整个项目中的价值是什么,是独立负责?还是某一个环节的执行者?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想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独立负责人,恨不得整个产品从立项到调研到分析到执行都一个人包揽,但你越这样去包装,作品集内容就越零散。

作品集主要展示的是你个人的能力,而不是让你去描述和介绍你的产品。很多同学都变成了后者,比如先描述项目背景、产品的用户群体是什么、每个功能模块分别是什么功能…..这样的方式去包装作品真的味同嚼蜡,没体现能力不说,还很枯燥。

UI/UX作品集中的推理部分该怎么写

讲故事

其实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框架,来整理项目流程以及展示你在项目中的价值。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跟我们说,要讲清楚一件事,需要分别理清楚三个阶段,分别是:起因、经过、结果。所以我们现在要讲一件什么事呢?我们要讲的是,你是如何通过设计手段帮助产品/用户解决问题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来阐述我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把这个逻辑给梳理出来。

1.起因

起因包含了

1.有哪些问题/机会

2.你是怎么发现问题的(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3.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UI/UX作品集中的推理部分该怎么写

比如我举个例子,我发现我家厕所外墙开始掉粉脱落,甚至时不时的浴室柜下方会流出一些水,所以我怀疑是不是哪里漏水了,在这里我用的是观察法,用观察法很直观的看到了问题。接下来我要去找到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外墙掉粉脱落以及渗水的问题。于是我先自己做了一个假设,是不是埋在地下的水管破了?因为之前有用过腐蚀性很强的通下水道的药剂,但是这个原因被我排除了,因为如果水管漏水那么就会一直漏,而不是间歇性的出水。那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浴室柜中下水管堵塞导致水流到了没做美缝的缝隙中吗?还是楼上漏水渗下来了?

UI/UX作品集中的推理部分该怎么写

最后经过多个原因的排除,问题找到了,是由于楼上确实漏水以及淋浴间下水不畅长期积水导致水从下水管口子边上的缝隙流了过去,两个原因。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作品包装中起因应该说明哪些事项:

1.1和2可以合并在一起写,比如通过xx方法我们找到了目前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写我们找到了xxx问题,是由于我们用了xxx方法。

2.你是怎么发现你产品中存在的问题的?是自我经验的观察判断?还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的某个现象(比如一个板块的点击率在逐月下降)还是通过对用户访谈或者体验地图找到了某些体验问题?你得采用一些方法,越客观越好,比如很多同学在找问题的时候总会用一些比较宽泛的修辞来描述:首页结构不合理、层次不清晰、体验较差,所以看到这样的描述,我就想问,那么具体不合理、不清晰、体验较差的点在哪里呢?为什么你觉得不合理、不清晰、体验较差?是你的主观感受?还是数据表现?还是客户的体验?你得证明出来。所以问题的来源是很多的,有的是你专业经验的判断,有的是用户的反馈,有的是数据的表现,都不一样。

UI/UX作品集中的推理部分该怎么写

3.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比如很多同学做改版,改版原因他们就写:结构不合理、层次不清晰、体验较差…..这个是不对的,改版原因应该是,由什么具体事件,导致的结构不合理、层次不清晰、体验较差,比如通过对用户在支付任务流程中的数据表现,我发现经常有用户在支付流程中跳失,导致转化率下降,因此我们调研访谈了10个在支付流程中跳失的用户,其中8个用户在准备支付的时候找不到编辑收货地址的功能,于是他们放弃了这次支付,这个问题凸显的就是核心功能没有满足用户预期,有效性差。至于样本量的问题我就不展开了。

很多同学在第一阶段会放很多产品的一些市场研究、定位,这些其实一点用也没有,雷声大雨点小,一开始切入点很大,结果这些点对描述你的设计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并且在后面的设计方案和策略中也完全不能体现出来有什么关联。不如聚焦一点,针对问题直接进行展开。

小结一下,起因包含了3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解答:

1.你是怎么发现问题的(经验判断法、渠道反馈法、用户调研法、数据分析法、可用性测试…..)

2.有哪些问题(卡片分类法、kano模型、价值分析法……)

3.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经验判断法、用户访谈、观察推测……)

2.经过

这个阶段就是用来体现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这里我们就要来讲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逻辑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大家都听说过吧,这个事件的问题在于缺箭,为什么会缺箭呢?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材料来制作那么多箭矢,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招募更多的士兵?收集更多的材料?采用缓和之计争取时间?显然这些策略是无效的,那怎么办?内部不行,只能靠外部来解决,于是就有了草船借箭。

再举个例子,这两天有点头痛(问题),医生说头痛可能有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睡眠不好、颈椎有问题、受凉、压力大等等(原因),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可以有几个不同的策略,如果是睡眠导致的,那么我就通过改善睡眠质量来解决,如果是颈椎导致的,那么我可以去找中医做一下推拿,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以在经过阶段你必须讲明白你是怎么选择一种合适的策略的。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新的电商产品上线了,并合作了一些大品牌,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品牌的销量还不如一些不知名的品牌来的高(问题),于是我们通过第一步的研究起因,发现用户之所以不买单,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大品牌在你们平台卖的是不是假货(原因)。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研究一下具体的策略,怎么样能够让用户对该品牌产生信赖,而我们又如何才能让用户知道这个品牌是正品呢?

UI/UX作品集中的推理部分该怎么写

策略1:透出品牌资质和曝光度:告知用户我们有品牌授权的资质。

策略2:给予用户更多保障:给用户产品质量的售后保障和检测权利。

策略3:让用户提前进行体验:可以给部分用户试用。

经过分析以及成本权衡,策略2和3实施起来较为困难,成本高,于是策略1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那么具体的方案就要到第三阶段来呈现了。

再举个例子,抖音大家都有用过吧,在之前的老本版中,有用户想查看当前视频的上下集,非常不方便(问题),因为需要点击或者侧滑进入作者首页,然后经过滑动才能找到当前视频的位置(原因)。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是抖音的设计师,你会有哪些策略呢?

策略1.提高用户查看视频的效率:直接给用户定位到当前视频。

策略2.提高作者制作系列视频的便捷性:可以让用户不用进入主页也能看到上下集。

所以,小结一下,“经过”这个阶段中找策略我们依然也可以用到一些方法:上瘾模型、aarrr模型…..但是这些模型我是不建议大家在作品集里写的,太形式化了,在大厂的设计流程中,设计策略基本上是通过产品和设计的经验判断给出的,不会真的说是靠这个模型工具而产生输出的策略,比如像我们说“给用户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是一个设计目标也可以是一个策略,但它很难说是由哪个方法论或者工具提炼出来的。

3.结果

结果,也就是我们通过设计目标和策略,选择具体的设计方案。在作品集中,设计方案给面试官展示,这其实没那么重要。面试官想看的是什么呢?是你虽然最后给出了a方案,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有没有b方案和c方案,最后让你选择a方案的理由是什么,你是怎么思考的,也就是方案的由来。

这个才是我们展示能力的最好表现。以上面的抖音为例,通过策略1,用户点击主页可以直接定位到当前视频的区域以便用户查看上下集,如果直接根据这个策略设计方案是很简单和直观的,只要定好位,并给用户一个当前正在播放哪个视频的状态,做个标签即可。

但是最终方案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当用户侧滑或者点击头像后先定位到的是用户主页的头部区域,而在右下方给了一个“刚刚看过”的按钮,点击按钮才会定位到刚刚正在看的视频。

UI/UX作品集中的推理部分该怎么写

这两个方案显然是有区别的,为什么不直接定位,而要多给出一个“按钮”呢?原因就在于抖音更希望观看者和作者能够更多的产生互动和链接,提高作者的关注率,让观看者先看到作者的主页,再去查看刚才的视频,因为只有你关注了作者,作者才有更多动力去制作视频,同时关注作者也会为你个人的偏好附上一个大的权重,以便于做更精准的推荐。

这是对于两种方案的解读,所以方案a和方案b,为什么选b不选a,这就是理由。当你的方案呈现在作品集中,面试官就会这么问。

通常在做方案的时候,大家也总会用到竞品分析,竞品分析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你的方案至少不会出大错,也可以让你的方案没有特点,所以这也很考验设计师是怎么将产品业务的定位、用户属性、业务目标的差异化结合到方案中去的。竞品分析大家也很喜欢单独拿出一个板块放在作品集里,咱先不论有没有真实操作过,放在作品集里的内容,一定要有目的性,大家仔细品一下这句话。你想要通过放这块内容告诉面试官什么?是你拿了一堆竞品做了比较和描述,还是说你能够结合自己业务和用户的特性,找到和其他竞品设计差异化的点,最后应用或指导到你的设计方案中去?

结果阶段除了方案的探索、权衡外,还需要进行验证和复盘。虽然咱们花了很大的力气,从发现问题到找到原因,再到定义目标和策略,最后选择方案,但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方案到底有没有解决最一开始的问题,你原来头痛,最后选择了吃药,结果吃了一个月,还是没好,那就说明:1.问题原因不对 2.策略有问题 3.药吃错了。所以如果你要以结果为导向,那么最后的验证和复盘不可缺少。那有同学说,我们公司没有数据,没有用户,那我要怎么验证呢?那我劝你好好跟产品或者老板去谈一谈,虽然你想操这个心,但是老板都不在意那也没有办法,但是你在面试的时候需要表达出这样的思维。

总结一下

再说一下,分析推理部分,不是UI/UX作品集必备,你想做纯视觉包装作品集也可以,但我们要清楚,你应聘的岗位要求是什么,而你的作品集和岗位要求是否能对应起来。现在的一些公司要求都很高,UI和UX都成为了标配要求,所以我们尽可能要把这两块都在作品集里展示出来。有人说,我实在没做过这些东西,让我编也编不出来怎么办?那就从今天起试着开始主动找找产品存在什么问题,然后去解决它,试着走一遍: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设计泡一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jpyp.com/4591.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