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经历过认真做好一个方案,感觉还不错,去给设计主管或者产品看,然后被泼了一盆冷水,被评价说这个方向不是他们想要的;是否平时做的设计稿无数次修改,最后改到疲惫还不能让对方满意?今天分享的这些设计方法,能帮你更好的解决这几个问题。
第一步:多角色沟通对齐目标
设计开始之前重复沟通非常重要,很多设计师会有个不好的习惯,每次来了需求就直接开始动手做,早期工作我也会这样,做着做着陷入到自己的世界里,当有其它设计建议进来时候,很容易情绪上反弹。觉得对方不懂设计,不尊重设计,其实就是设计前期缺乏充分的沟通理解。只有前期目标一致才能更顺利的完成设计。
考虑每个合作者利益
在设计之前有一点要了解,今天的这个项目,他是解决什么问题,每个角色关注的点不太一样,如何让目标对齐,其实就是怎么和大家目标上达成一致,你的项目能满足老板预期,设计总监预期,运营预期。
老板
老板一般关注商业,比如做到成交额100亿,产品能给公司,给股东赚多钱,或者市场用户占有率,用户数量等等,这些是老板比较关心的方向。
设计总监
设计总监比较关心设计的体验一致性,以及整体设计是否更有效率,以及和大的行业趋势是否贴合,最后是否有体现设计团队价值,话语权,影响业务等等。
产品和运营
运营目标很简单,我要完成KPI,我的DAU要涨上去,我要完成用户拉新,用户转化,新增多少用户等等。产品关注完成什么样的功能,能让用户更好的接受和使用。
技术
技术比较关注的是:项目是否能更有效率的开发,以及能否升级新的技术。设计的酷炫效果好不好实现。
用户
用户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难了解,他们想要的就是能满足使用的功能,易用美观的页面。
设计前:归纳总结缩小设计范围
设计风格有很多种,扁平, 光感,点线底纹,手绘简笔,各种各样。另外设计很感性,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对错好坏,所以在设计前,一定要和相关决策者进行沟通,缩小设计方向范围。
一般通过情绪板的方式,归纳目前现有的设计风格,和竞品设计图,结合业务特点,总结出常用的设计类型,进行方案缩小,再详细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后续设计稿反复修改的问题。
▲比如说简单的注册登录页面,设计模式却有成百上千种设计可能性,如果在设计前期不基于竞品去分析,那我们设计很可能就会出现设计方向偏移的问题,最终带来反复修改。所以设计的第一步很重要就是缩小设计范围。
设计中: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很多同学每次接到需求,就想着怎么去创新,怎么把自己设计创意加进去。这是早期设计师都很容易犯的问题,但是工作久了后你会发现,设计不等于再创造,不要盲目创新,设计过程中除了理解业务目标以外,有以下三个方向可以参考。
1.站在竞品基础上做思考
刚进阿里的时候,由于没有做过电商设计,每次拿着需求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主管教我:从现在开始每天研究竞品,竞品的每个页面模块,每个交互方式能在纸上默写出来设计框架,当时觉得很不理解。随着一段时间积累后,做到相关的界面,脑海中瞬间就有很多的灵感,这是我多年工作的一个方法。
▲早期诺基亚手机只可以拨打电话,后来新款手机在原先设计上增加了音乐播放功能,就变成了一部可以打电话可以听音乐的手机。
▲摩托摩拉又在音乐手机基础上,加了一个拍照功能,就变成了风靡全球的音乐手机;再到后来iPhone的横空出世,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你会发现,无论做任何设计,第一步不是盲目去创新,而是先研究竞品,在这个基础上去做创新,设计也是如此。今天我设计一个页面,先让你的设计和竞品风格差不多,然后这个基础上去做局部创新,超越竞品。
2.做出区分感
▲上图是我随便截图的一些金融产品,遮住了他们的品牌LOGO,你知道那个是腾讯,那个是支付宝,那个是京东的么,很难区分。为什么?因为功能类似,设计师手法类似,导致你很难找到差异化。
▲同样来自金融产品主页设计,很难分辨出哪个设计是百度,那个是京东,那个是网易。设计差异性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问你,这两个车那个是路虎,我想大多数人也很难分辨出来。
▲看到正面之后,我们看到LOGO和一些差异化的设计以及一些辅助元素的露出之后才能很快识别出差异。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John Heskett提出设计师三层价值:
1.修饰者:主要美化产品页面,体现较为底层的基础价值
2.区分者:根据不同的产品打造不同调性,赋予产品差异性
3.驱动者:在战略高度思考产品,引领整个公司,这是价值感非常强的阶段
比如苹果公司,就是一家以设计创新产品为核心的科技公司。设计师作为驱动产品的核心力量。
▲这两个LOGO不用说什么品牌大家都知道是哪个公司,为什么?因为具有足够的差异化,具备记忆点的符号化。设计也是同样的,我们需要去化繁为简,让用户记住,这个记住可以是一个符号,可以是一个色彩,也可以是一句文案。
3.个人审美不代表用户
在设计时候,很多设计师容易把个人审美代替用户审美,做一个页面时不考虑用户场景,用户人群特点,而是怎么流行怎么来。这样的设计并非完全不对,只是很容易造成返工。
试想,需求的目标用户是下沉三四线城市,那么你设计就应该符合那部分人群喜好,比如利益点突出,字要大,真人,实物等等。但是如果你用C4D,或者很高级的插画去做,结果却未必如意,并不是视觉效果呈现不够,而是准度不够。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样场景,用什么样的设计手法,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上图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情况,视觉手法只是手段,我们在做设计时候,要掌握好手感,该轻的时候轻,该重的时候重,而不是所有设计都使用一种风格。
设计后:设计提案
一般方案设计完成后,会有设计评审,在设计提案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事情,如果是小项目,可以简单一点,不用很正式,相关负责人坐一起,方案流程过一遍就差不多了,如果是大型项目的话,需要多方角色参与并确定,那就需要准备提案PPT,以阿里UXD常用的设计提案框架一般分为以下5步:
1.项目大图以及当前业务数据情况
目前阿里是以设计驱动为导向的,设计师必须开始一个项目前,明确了解项目当前的业务背景,以及商业目标,还有相关的数据,所以在开始汇报之前,先得把页面目前数据情况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比如日活,月活,每个模块功能点击占比,都应该体现。
如果你是做创意营销设计,那么你提案时候,可以放上一次活动的数据情况,比如你之前做的那个页面点击曝光是多少,成交转化是多少。数据是商业设计衡量好坏很重要一部分,也是领导层比较关心的。
2.解释数据情况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目前数据是这样,为什么活跃转化上不去,你需要对数据进行定性研究分析,得出数据不理想的原因和经验,这一步很关键,是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设计方案。数据一般找产品经理去了解,或者你主动和研发提需求,让开发导出这些数据,关于数据分析这块有很大一块知识,后续再展开讲。
3.设计方案解决什么样问题
那么基于数据研究和结论,本次需求要解决什么商业问题,是提升页面时长,还是转化率,还是用户停留时长,以及解决用户什么问题,最终我们要达到的数据目标是什么。是转化率,还是用户日活,这一步要目标和数据结合。
4.针对问题的设计策略和方案设计
针对上一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在设计、功能、交互、视觉这几方面去拆解,这一步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给出对应的设计策略,设计拆解,以及详细的方案设计。这一步需要很好的将页面交互,视觉体现出来。
5.新旧方案对比
方案展示完成后,需要说明你的新方案对比旧的方案好在什么地方,优化了哪里,改进了哪些问题,以及你预测这个方案上线后数据会发生什么样变化,有一个大概的数据评估。
以上就是目前阿里内部设计提案的一个思路,传统的提案可能主要包括:问题,策略,设计方案展示不同等,这里还会多一步数据研究,更为科学。所以这个框架结构大家看完需要多去体会,多去思考和学习。
设计提案中需要注意的点
在PPT的包装上面需要注意,PPT不要太长太累赘,一般来说10-15页内最合适,一般建议10页,另外在讲方案时候,多用数据和竞品分析增加说服力。最后不要用太多的很虚的专业术语,包装过于夸张,特别是视觉设计师在汇报时候,往往视觉那块包装过了,但是在数据,和业务分析上比较欠缺,导致被问到业务问题时候被问住。
上线后:设计验证设计
上线后,要去验证设计,如果一个设计犹豫不定,不太确定那个方案效果更好,可以用ABtest,去分2部分用户测试,看看一个场景下,文案,或者布局,或者话术不同对于数据结果哪个会更好。
A/B TEST对于项目出现多方分歧的的时候尤其管用,特别是设计颜色上,红色好还是蓝色好,弹窗带红包还是不带红包,带动效还是不带,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验证出来。
上线后还可以根据Google Heart的用户模型去评估设计好坏,第一是好感,第二是参与度,这是反应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比较像日活、月活这样的信息。
第三接受度是反映用户对新产品或者新功能的接受程度或者意愿,如果做出一个新功能,那么新功能使用的转化率,包括最后使用功能,完成这项任务的比例。
第四留存,是平常对应的次日留存。最后一个是任务成功率*,这是反应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时,完成某个任务的难易程度。
有了五个维度的一些数据之后,具体到一个项目一个产品,一定要有产品核心目标,或者某一次改版你的业务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抽象概念,那么我们要把它变成用户体验团队的设计目标。
比如你改版后是希望提升日活,那么日活就是你的设计目标,如果你的体验目标是次日留存,那么次日留存就是目标。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同学说,我们公司没有数据,我也不会Google heart和没有条件去弄ABtest怎么办,那么其实可以问卷的方式,每次改版后,做一个线上问卷,把你们的产品问题,设计问题,功能问题整理成问题,投放给用户,做问卷收集,也能了解改版后的效果,当然问卷有效分数最好不要低于2000份。
最后
做设计的过程中,特别是推动某个设计的时候,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的利益点,想法都不一样,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我们需要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或是质疑,但是具体优化还是我们自己做判断。
切忌,不要遇见不同的声音就去反驳,有不同声音,是因为大家站的位置不一样,正如我文章开头所说。最后祝所有的设计师设计方案一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