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竞品分析,我和身边的小伙伴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就经常打开竞品,对比自己的产品交流讨论。比如某页面布局方式,查看竞品选择了什么布局,使用感受如何,可以上手体验一番;比如某功能图标不好表达,也可以看看竞品的图标使用什么元素,表达的是否准确,能否有更好的发散……
不论是刚接到需求或是中途出现疑问,体验竞品都是一个不错的了解和验证设计的方式。不仅可以发现和修正出现的问题,也能借鉴竞品的优势,为自己的设计带来灵感。
不过平时我们更多的是针对性地看一些具体的问题,看完当即就用上,不需要特意做记录。所以当面对一些需要整体体验并完成竞品分析报告的情景时(比如新产品的探索、产品中期的改版),总是不太好下手,且容易出现问题。
网上虽然资料多,但很多是从产品角度来展开,于设计的适配度不高,真正使用的时候不好落地。从设计角度该如何完成一个相对完整且有效易懂的竞品分析呢?
下文是我结合项目经验以及相关资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因为产品在做改版最近做了不少相关工作,可能对设计师来说相对实用。当然源于个人经验所限,存在不足,也希望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可将竞品分析的流程分为了3步:
1.明确目标,选择竞品
首先是明确目标和选择相应的竞品,若没有明确目标则容易在体验中迷失。
目标可以是具体的、针对某功能的,比如:“优化当前绘本阅读体验,提高阅读舒适度”;也可以是整体的,比如“分析儿童产品的视觉风格特点”。明确的目标能保持方向的正确,让分析更有针对性。
然后根据制定的目标选择相应的竞品,一般分为:直接竞品、间接竞品、相关竞品等。
以儿童绘本产品为例:
直接竞品- 直接竞争关系的产品,比如其他儿童绘本产品。
间接竞品- 使用场景和用户群体比较接近的产品,比如其它儿童学习类产品。
相关竞品- 部分交互、流程有关联,能从中获得启发的产品,比如受儿童喜爱的产品,好用的阅读产品等。
根据目标与项目时长,选择2-5个竞品进行分析。选择时可与产品的同学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我们选出合适的竞品。
2.信息收集,建立竞品档案
确定目标选出竞品后,接下来就是信息的收集,可分为视觉与非视觉部分。
· 视觉部分-页面截图包
视觉部分主要是体验过程中的页面截屏、动效的录屏等,收集产品页面资料。
不同竞品分文件夹整理,过程中可以为一些没有标题、不方便识别的页面截图命名标注,减少混乱,以方便下一步的分析使用,这些通常由设计师完成。
· 非视觉部分-其他信息资料包
非视觉部分则包括产品的基本信息、市场定位、功能的思维导图、流程图、用户反馈、App Store用户评价、评分等。这部分不与视觉直接相关,有时候由交互或产品的同学完成。
用户体验的5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视觉层,虽然视觉向的竞品分析,主要关注的是视觉层,但其他的4个要素往往影响和决定着最后的视觉呈现,是后续分析过程中需要的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竞品,所以可以咨询相关同学一起收集整合。
将上述信息收集完成后,分别命名保存留底。
· 竞品概括卡片
我的习惯是在完成信息收集后,为每个竞品建立一个概况卡片,比起资料包,概括卡片更适合记录至wiki等办公文档,也能让自己更熟悉竞品,后续对比分析中更方便使用。在同步项目时,也能让相关同事快速浏览和掌握概括,若需要汇报也可以用于汇报展示~
卡片内容大体分为基本信息、页面概览、风格总结、设计亮点及细节记录,可根据每次目标不同,进行调整。
基本信息:名称、版本等
页面概览:代表页面的贴图,给观者直观的视觉感受
风格总结:对风格的简单概述(如扁平、微渐变色彩、弥散投影等)
设计亮点:记录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新颖、可供参考的设计亮点(没有则不记)
细节记录:色彩、字体、字号、圆角、边距等(可根据设计目标的不同进行增减)
3.对比分析,输出总结报告
在做竞品分析时,特别是视觉向的分析,比较容易在完成第二步的时候止步,把收集的信息资料直接当成了分析报告。但其实第二步的信息收集,得到的只是原始资料,没有分析,更像说明文档。
如果用做菜来类比的话(疫情使得我下厨),信息收集完成后相当于切好了食材,接下来才是烹饪过程,也就是最后一步,根据所定的分析目标,对比分析竞品信息,输出总结报告。
报告可分为三部分——总分总的形,为方便理解查看,下面以“优化当前绘本阅读体验,提高阅读舒适”的分析目标为例子,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实际运用的时候,视觉向分析报告选择PPT形式更适合)。
首先,总起阐述,项目分析目标、选择的竞品及从哪些维度展开分析;
其次,分项叙述,根据所定的维度,对比分析竞品后给出分析建议,逐一阐述理由过程,记录设计亮点;
最后,总结分析结果建议。
另外,收集的竞品资料包链接等可放在附录,作为补充。因为分析报告中只展示分析所需页面资料,不会全部展示,放在附录可供需要查看其它部分的人使用。
分析报告是最后的总结,提出可供参考的结论和方向,是不能缺少的内容。如果没有分析总结,就相当于把原材料端上了桌,而不是烹饪后的美味菜品。意义相对较小,也没有很好的发挥竞品分析作用的。
同时,在做分析判断时,也要注意不要只停留在视觉表面。还应从产品视角、用户视角、设计视角、技术视角等多角度综合考虑。比如针对某一设计,除了评估视觉的美观和用户使用感受,还应综合考虑设计成本,技术实现成本,以及是否适于产品的后期拓展等,这样才能让给出的分析建议更有价值和意义。
以上就是我在做视觉向的竞品分析时用到的方法,更多是整体流程的梳理。具体分析方法、工具可能放到后续篇章,同样也是希望能将它们转换为更适合设计师落地使用的定制款。